水稻常見蟲害發生規律詳解!
添加時間:2017-09-21 點擊量:4190
1. 水稻二化螟的卵塊一般產在什么地方?
答:成蟲(蛾子)在水稻分蘗期將卵塊產在葉片正面******、在水稻圓桿拔節后多產在離水面2~3寸的葉鞘上,每塊約有卵70--80粒。
2. 水稻二化螟幼蟲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?
答:二化螟初孵幼蟲多群居在葉鞘內為害,造成枯鞘;2~3齡后分散轉株蛀莖,一頭幼蟲可為害8~10株;老熟幼蟲在稻莖基部或莖鞘之間化蛹。
3.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有哪些?
答:掌握好施藥時期,一般在螟卵孵化高峰后3~5天,或初見枯鞘時、正值幼齡(1~2齡)幼蟲期每畝噴特殺螟30~35克,對水50公斤。也可采用,汞燈誘蛾、人工采卵、剪白穗、灌水殺蛹及成蟲、挖根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。
4. 二化螟一年出現幾代?
答:二化螟在我國每年發生1~5代。黃淮流域每年2代,長江流域2~3代,華南地區及海南4~5代。在長江流域,******代二化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發生,第二代二化螟在7月上旬發生,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主要為害時期,應注意重點防治第二代。
5. 水稻二化螟與三代螟如何區別?
答:三化螟雌蛾前翅膀淡黃色,有一明顯小黑點,雄蛾前翅淡灰褐色,中央有1個小黑點,還有一個暗褐色斜紋,在斜紋外側有7個小黑點。二化螟雌雄蛾翅膀為灰色或灰褐色,無黑點。
6. 水稻三化螟雌蛾一般將卵產在何處?
答:雌蛾一般將卵塊產在葉尖6-10毫米處,或在稻棵外圍等24葉片反面。一般在施氮肥過多,生長嫩綠茂密,處于分蘗、孕穗至露穗期的稻田中產卵量大。
7. 為什么說防治三化螟要抓住戰機?
答:初孵幼蟲先爬到葉尖,再吐絲下墜,隨風飄散至周圍稻株鉆入莖桿,關鍵是幼蟲從孵化到鉆入莖桿,大致僅需30-50分鐘,難以把握施藥時間。
8. 若蟲就是幼蟲嗎?
答:一般昆蟲的生活史中有卵、幼蟲、蛹、成蟲四個時期。但有些昆蟲生活史出現不完全變態,僅出現卵、若蟲、成蟲三個時期,如飛虱、蚜蟲等。卵孵化出來的是若蟲,成蟲的特征隨若蟲的生長發育而逐步顯現,不經過蛹期,但若蟲的翅和*********官未發育完整。
9. 稻飛虱主要有哪三個種?
答:稻飛虱主要有褐飛虱、白背飛虱和灰飛虱三個種。
10. 為什么稻飛虱是遷飛性害蟲?
答:稻飛虱一般在冬季氣候溫暖的熱帶地區,如廣東、海南及越南、泰國等地越冬,每年3月至5月,又隨西南暖濕氣流逐漸由南向北遷移,先遷飛至珠江流域,7月上中旬遷飛至長江流域,7月下旬至8月下旬遷至江淮及淮北地區。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隨南向氣流逐漸向南遷飛。所以,稻飛虱是一種遷飛性害蟲。
11. 長江中下游地區稻飛虱發生的特點是什么?
答:三種飛虱在6月至9月下旬混合發生一般6月早稻上以灰飛虱為主,7-8月間以白背飛虱為主,8-9月間以褐飛虱為主,防治上以7月下旬至9月上句為重點,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.
12. 稻飛虱生活習性如何?
答:除往南遷飛越冬外,長江以南地區也可以若蟲在雜草上越冬,成蟲一般喜歡將卵產于稗草下部葉鞘或莖桿內。卵孵化后,若蟲遷至稻株上,成蟲和若蟲都聚在稻叢基部棲息,將口針刺入莖桿取食,常引起稻株下部變黑,腐爛發臭,癱瘓倒伏,導致減產或失收。